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系始建于1993年,苏成业任系主任,设药物学教研室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下设药物分析学科,徐奇玮任教研室主任。临床药学专业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发展迅速,2001年临床药学系更名为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设有药物分析、药剂学与药物化学3个教研室。
药物分析教研室成立伊始,只有专任教师3人,实验技术人员1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专任教师9人,实验技术人员2人,博士学位占82%的教师队伍。职称结构较成立之初有了很大改善,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包括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辽宁省优秀教师、大连市优秀教师、大连医科大学十佳良师益友、大连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的结构合理、具有高度敬业感的教师队伍。
教学工作
在成立之初,本教研室承担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生药学等3门课程的教学任务,随着教研室的不断发展,目前承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高等药物分析、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高效毛细管电泳、中药分析、专业英语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涉及到本科、研究生、留学生、继续教育等不同层次。其中,药物分析课程开设于1996年,2004年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21年被评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药学专业人才。
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研室教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开展“立德树人服务振兴行动”,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振兴发展需要,培养急需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先后获得了校优秀共产党员、大连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教师、大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科研工作
药物分析教研室长期以来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科研经验丰富,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建立了一系列中草药药效物质研究相关技术平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团队入选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
主要科学研究方向有:
1、中药药效物质的获取关键技术研究;
2、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3、基于现代组学技术的中药分子网络调控作用机制研究;
4、新型分离分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5、针对重大临床疾患的活性天然产物筛选及新药研发。
学科带头人为彭金咏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辽宁省特聘教授。以创新中药为研究目标,通过建立的传统天然产物活性评价体系、药物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评价体系完成了中药活性先导物的筛选,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开发,发现了薯蓣皂苷、金樱子总黄酮等若干高效低毒的活性天然产物或先导药物。
人才培养
依托良好的平台优势和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教研室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培养的多名本科生在全国性科技竞赛中获奖。至2022年10月,共培养研究生90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78人,多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